烟雾缭绕的灰色地带:外烟“扶老携幼”购买现象调查
近日,一种特殊的现象悄然在一些城市蔓延开来: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,或者带着年幼的孩子,出现在一些售卖外烟的场所,为他人购买外烟。这种“扶老携幼”的购烟模式,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。
现象:遮遮掩掩的交易
为了解这一现象的真实情况,我们走访了一些可能存在外烟销售的区域。在一些小商店、便利店,甚至一些看似普通的烟酒店里,我们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。
在市中心的一家便利店外,我们观察到一位年过六旬的“张奶奶”(化名),颤巍巍地走进店里,和店员低声交谈了几句。几分钟后,她拿着几包包装陌生的香烟走了出来,迅速放进了一个环保袋里。我们试图上前询问,但张奶奶摆摆手,匆匆离开了。
而在另一家位于居民区的小商店里,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走了进来。孩子好奇地指着货架上的香烟,年轻母亲则径直走到店员面前,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报出了几个外烟的牌子。店员心领神会,从柜台下面拿出几包香烟,用报纸包好递给了她。
类似的场景,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都看到了。这些老年人和孩子,成为了外烟交易链条中一个特殊的环节。他们或许并不吸烟,但却成为了外烟能够流通的重要“帮手”。
原因:利益驱动下的选择
那么,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“扶老携幼”的购烟现象呢?
一位曾经参与过外烟销售的“李先生”(化名)向我们透露,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关系。
“一些外烟的利润空间比较大,但销售渠道却受到限制。”李先生说,“直接销售容易被查,所以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规避风险。让老人和孩子来买,就是其中一种。”
李先生表示,利用老年人和孩子的特殊身份,可以降低被怀疑的概率。毕竟,谁会想到一个老人或者一个孩子会参与到非法的外烟交易中呢?
此外,一些不法商家还会给予这些“购烟者”一定的报酬。“每次帮忙买烟,可以得到几块钱的辛苦费。”李先生说,“对于一些生活拮据的老人来说,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”
影响: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
这种“扶老携幼”的购烟现象,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,也带来了诸多潜在的风险。
首先,外烟的质量难以保证。由于缺乏正规的监管,一些不法商家可能会以次充好,甚至销售假冒伪劣的外烟,损害消费者的利益。
其次,这种现象容易滋生未成年人吸烟的问题。孩子在频繁接触香烟的过程中,容易产生好奇心,甚至模仿成年人吸烟,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行为涉嫌违法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非法销售外烟是违法行为,参与其中的老年人和孩子,也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呼吁:加强监管,共同抵制
外烟“扶老携幼”购买现象的出现,反映出当前外烟市场监管的薄弱环节。要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,需要各方共同努力。
一方面,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外烟市场的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外烟的行为。对于利用老年人和孩子进行外烟交易的不法商家,要依法严惩。
另一方面,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对非法销售外烟危害的认识。同时,要关注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状况,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,避免他们为了蝇头小利而参与到违法活动中。
此外,家长也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,让他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,远离香烟。
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才能营造一个健康、有序的烟草市场环境,保护消费者,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。让我们携手抵制这种利用“扶老携幼”进行外烟交易的灰色行为,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和社会秩序。
【来源:科技日报】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